家乐福(carrefour)在法语中的意思是“十字路口”。
自1995年进入大陆市场以来,人流密集的“十字路口”成为家乐福选址的第一准则。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家乐福在繁华商圈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消费者。据统计,仅仅2004年一年,就有2亿人光顾家乐福门店,家乐福因此被媒体评为“在华最具影响力企业”。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实体零售巨头的家乐福不可避免受到冲击,站在“十字路口”略显彷徨,甚至连续7年亏损。
这一情况在去年夏天得以改变。在被苏宁易购收购后,家乐福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到家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今年2月,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增长412%,成为疫情期间社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最可靠的供应基地。
3月12日,苏宁家乐福宣布“福社圈”到家服务升级计划,其到家服务已经覆盖全国51个城市的35万个社区,可为用户提供“3公里1小时达”、“10公里半日达”和“最高一日三送”多种时效的到家服务。与此同时,“福社圈”的“随时会员”还能享受特惠商品优先购、会员专属爆款商品等多重福利。
在被收购半年后,苏宁家乐福已然蜕变成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到家到店兼长的智慧零售服务商。这个大卖场业态的先行者,终于走出“十字路口”。
处在 “ 十字 路口”的 家乐福
2019年6月23日,苏宁易购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的消息正式官宣。
外界对于家乐福中国被并购并不意外。受电商冲击,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在内的大型商超这些年日子并不好过。2009年,家乐福在中国的业绩开始下滑。2013年,沃尔玛一度密集关店。
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家乐福也曾想过改变命运。近年来,家乐福在中国进行过许多尝试,例如在福州开设数十家易家福便利店;搭建家乐福网上商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试水o2o送货上门;在武汉开设新型门店“极鲜工坊”;改造门店以购物中心模式运作,计划3年内让65%的租赁面积变为餐饮、娱乐等体验式业态。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能改变家乐福的被动局面。与本土科技巨头结盟,借助外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家乐福的理性之选。
是谁 抢了 大卖场 的生意?
家乐福从当年的火爆到近年陷入被动,首先需要想明白的一个问题:是谁抢了大卖场的生意?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我们自身经验出发。如果你想买一根充电线、一个发圈,名创优品、nome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想要买生鲜,可以在每日优鲜下单,盒马的到家服务也很方便;想要买一盒酸奶,楼下便利店最方便;如果需要更全的商品,你可以去天猫、苏宁易购等大型综合平台挑选,东西应有尽有,一站式购齐还可送货到家。
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像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实体商超,其所有主营品类都有来自线上或线下的成熟替代品,这背后正是流量去中心化的结果。
在以往传统的中心化零售场景中,人货场之间的界限是清晰分明的,消费者要买东西就得去超市,去菜市场,这是人找货的逻辑。
随着流量去中心化,零售的人货场被彻底重构。零售的场景变得去中心化,商品信息也呈现出多样性、碎片化的特征,它可以通过社交渠道甚至线上直播和短视频触达用户,这就变成了货找人的逻辑。
家乐福因大卖场而兴,本是站在繁华商圈的流量中心,如今却面临流量去中心化的挑战。如果继续固守“十字路口”不求改变,只会越来越不合时宜。
家乐福 的 进化 : 更近、更快、更智慧
从去年9月正式交割算起,家乐福加入苏宁只有五个多月,但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2月25日举行的分析师电话会上,苏宁家乐福ceo田睿披露,2019年第四季度,苏宁家乐福首次实现7年来单季度盈利。在疫情考验下,苏宁家乐福到家业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2月份到家业务订单增长412%。
田睿认为,这既是家乐福自身强化运营、提质增效的结果,也得益于苏宁智慧零售的赋能,对苏宁家乐福进行全场景融合改造。具体而言,苏宁从门店进行数字化升级、提升配送能力、将会员体系打通等方面入手,从而从多种渠道,让家乐福的货去找人。
在门店数字化方面,苏宁家乐福全国209家门店已完成智慧零售改造,打造店仓一体化的新模式;在物流仓储方面,苏宁家乐福已与苏宁物流仓储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借助苏宁物流的末端运力网络,实现到家业务的履约;会员方面,苏宁家乐福4000万会员已与苏宁会员打通,未来将会进一步统一会员体系。
作为苏宁全场景零售重要的一环,苏宁家乐福门店与周边苏宁小店组成离消费者最近的场景,同时与3公里内的苏宁其他业态打通消费、娱乐、生活、社交间的场景壁垒,使“1小时场景生活圈”更丰富完整,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
如今,消费者想要购买商品不用再开车或坐地铁去超市,花上一两个小时选购,然后拎一大袋子东西回家。可通过家乐福小程序、苏宁易购app、苏宁推客等多个平台购买家乐福商品,最快只要1小时就能送达。曾经传统的大卖场实现了一键下单、一小时达、无接触配送。
走出“十字路口”的家乐福,迎来了自身发展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