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厦门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人才为何纷纷离开厦门?就业面窄房价高,产业量小名企少

2022/3/24 1:40:37发布88次查看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元素是人、空间和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对人才的渴望促使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持续发酵。那么,人才对城市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择厦门作为样本,深入研究厦门近年来在人才、人与空间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间的最新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路。力求通过城市样本的分析,从人、地、产三个维度,探索城市发展背后的逻辑。
每经记者 梁宏亮 特约记者 檀 越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厦门岛南,黄厝海岸边。细软的沙滩上,很多正在拍婚纱照的新人流连忘返,厦门迷人的景色足以让他们铭记。新人们希望能够在厦门多待一段时间,因为,这座城市已成为他们一生幸福的见证。
厦门岛西,某办公楼内。弘信创业工场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强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倒了一杯茶,靠回沙发上,他望了一眼窗外的天空:“现在我身边,有好多人都想要离开厦门。”李强的语气略显凝重。
厦门,这座高颜值、气质佳、有温度的城市,在新一轮“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正面临人才匮乏的难题。
厦门。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群老板的焦虑
家乡在泉州的小叶,曾是厦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在厦门待了两年多的他,2015年的3月决定告别这里,去北京找找新的机会。两个月后,小叶拿到了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offer,这家公司开出的薪酬,是原来的3倍。
其实,像小叶这样的劳动力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近年来,一些在厦门的老板发现,招人的难度越来越大。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的需求特别敏感。“现在,劳务招聘的压力非常大,在厦门市场的供给量其实是下降的。”来自新加坡的祁锦昌接手赫比(厦门)精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差不多8年时间。这8年来,他带领公司将销售额从2亿元做到了7亿元。借助厦门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他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这两年,招聘到足够的工人已成为祁锦昌和他的人力资源总监感到头疼的事情。
“因为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加入,我们这两年对劳动力的需求其实比较平稳。政府也一直在为我们提供招聘的渠道,但是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操作工的招聘还是比较严峻。”祁锦昌介绍。
成熟的大企业缺人,还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同样缺人。90后老板洪清涯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搭建了一个短视频创作者的服务平台,现在,这个名叫“视频兔兔”的短视频一键分发平台已经颇具影响力。与赫比公司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不同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洪清涯缺的不是熟练操作工,而是像应届生这样的“新鲜血液”。
“做我们这个行业,本来人才就很少。厦门本地高校比较少,每年高校毕业的应届生数量本就不多,很多都去了别的地方,剩下的大部分又被大公司招走了。像我们这种创业公司,发展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可是在招人的时候,根本抢不过那些大公司。”讲到这里,洪清涯显得很无奈。
人才难觅,一些招不到合适人才的企业,也只能选择离开。厦门的rq space是一家专门为创业公司提供服务的平台,它的创始人曾荣群在厦门的互联网圈子里深耕了几十年。据他这几年的观察,随着招人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厦门的好公司,开始逐步向北上广深以及其他大城市整体或部分转移。
弘信电子研发团队的转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强透露,招不到高端研发人才对他们企业的影响很大,只能把研发基地设到外地去。“深圳、武汉、成都、西安都会有我们研发的布局。”李强坦言,“作为企业,你只能顺应市场,你改变不了这个城市的环境。”
两组绕不开的矛盾
缺操作工,缺应届生,缺高端研发人才,三家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渴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目前厦门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厦门发展的人才始终绕不开两个矛盾。一是低收入水平与高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相对较小的产业体量与人才对未来较高的发展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
谈到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祁锦昌把矛头指向了厦门的房价:“厦门的工资水平在中国不算高,属于中游,但是它的房价相对较高,这个比例就不对。如果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会选择一个能负担得起房价的地方,而不会选择一个工资低但房价高的地方。”
而在已经离开厦门的小叶眼里,房价并不是他离开厦门的主要原因。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小叶离开了北京,又去了杭州。在他看来,北京、杭州、厦门三地的生活成本其实相差并不大。
“老实说,租房和吃喝,三个地方其实差不了太远。当时我在北京西二旗那边,房租1500~1800元左右,在厦门租一个小区内的一居室的话,可能也需要1500~2000元。现在,我在杭州住的稍微好一点,房子在2600元左右一个月。”
而据曾荣群的观察,很多人才离开厦门,实际上是因为厦门发展机会比很多大城市要少。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一位负责人看来,厦门的社会风气好,气候环境好,生活比较舒适。“很多硅谷回来的都会觉得这里的环境太美了,出去就是海边。”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坦言,厦门确实地方比较小,产业发展没有北上广深体量大,成熟度相比也有差距。“而且,厦门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还是比较少一些。没有像华为、腾讯这些响当当的企业。”她说。
小叶举了一个例子:“就拿互联网产业来说,2013年到2015年,我们看到了很多风口,无论是o2o还是人工智能,在北京你会看到很多企业如火如荼、热火朝天地干,但在厦门来看,好的企业其实还是那几家。”
在曾荣群看来,产业成熟度、集中度是吸引人才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还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再次创业的环境。“人才到了一个地方,不是说你给我高工资,给我好的发展方向就足够了。现在人才考虑的是,我到了你的公司以后,发现工作其实自己并不喜欢,那么,还有没有机会跳到更好的地方去?”
三个重要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从常住人口总量来看,厦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厦门市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401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从统计局的分析来看,2017年厦门市人口出生率在上年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死亡率略微下降,所以带动了自然增长率继续大幅提升。同时,统计局认为,随着生育二胎热情的全面释放,预计今后几年的生育水平将有所回落,逐步回归至往年的正常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到吸引人才的适当切入点并贯彻实施,便成了厦门需要完成的任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提到,厦门规划至2020年总人口达到500万,预计远景人口800万。也就是说,2013~2017年末,厦门5年时间内增加了28万人。而2018~2020年这3年间,厦门要再增加100万人口。厦门未来的“引人”压力,可见一斑。
吸引人口,当然是为了支撑产业的发展。早在中兴事件前,厦门就把目光聚焦在了集成电路产业上。2016年6月,《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继发布。从区域规划、资金投入、政策配套、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对未来厦门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布局。
厦门要发展产业,毋庸置疑要以人才为基础。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尚有40万的人才缺口。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此前曾向《中国青年报》表示,他看到在对中兴事件与国家芯片的讨论中,关注技术差距的多,关注人才问题的少。而在他看来,国产芯片的研发和应用短缺,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头重脚轻”。
正是因为如此,厦门未来如果要想真正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人才哪里去找?对厦门来说,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除了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厦门在促进对台工作与两岸关系发展中也发挥着独特优势和作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此前曾撰文指出,发挥厦门对台独特优势,加强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是中央赋予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殊历史使命。
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已逐步成为两岸交流中的生力军,他们对两岸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在新形势下,厦门如何做好两岸人才交流工作,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以及促进台资企业在厦门更好更快发展?这是厦门另一项需要重点考虑的任务。
李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面对全国的抢人大战,厦门应该怎么面对?”
四项举措的努力
为了吸引人才,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厦门正在努力。
2017年7月25日,厦门市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厦门人才新政45条)。这项人才新政在引才上以大力度派送“真金白银”,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及归国留学人员,按硕士每人3万元、博士每人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
今年4月,厦门出台了《厦门市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措施明确,2018年~2022年,厦门外商投资企业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000万美元及以上,且投资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项目,给予企业中符合具体要求的员工个税地方留成补贴、参照本市户籍人员条件在厦购买商品房住宅(即可购买2套、不受社保缴交年限限制)以及允许落户等优惠措施。
此项政策出台后,有观点认为,能够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的人才寥寥无几。甚至有人质疑,能够达到年缴纳个税8万元(含)及以上的员工还要给予个税地方留成补贴,有“补富抽穷”之嫌。
对此,曾荣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关键是怎么定义人才,前阵子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是学历高吗?我想可能不见得。后来就有人提出,企业愿意给他高工资,那肯定是人才。所以,政府就针对这块给予扶持,希望人才留下来。”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圆研究院理事长戴亦一认为,厦门的抢人策略,应该和郑州、长沙、西安有所不同。“厦门地方太小了,不像西安能抢这么多人。厦门应该抢高素质的人和高净值的人。应该向深圳学习,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
厦门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才要与产业互动,要从产业的方向来聚集人才。“人才到了一个地方,当地的条件能不能支撑其基本需要?能不能满足其就业和发展需要?这些都是要考量的。所以,人才政策,不是放得越开就对人才越尊重。”
正是出于这种要把产业与人才相结合的考量,在厦门市政府出台的《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中,专门就吸引集成电路方面的人才进行了安排。据了解,厦门除了对集成电路高端人才会给予30万元~100万不等的一次性安家补助外,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紧缺专业毕业生也将享有安家补助。
而厦门的另一项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以及促进台资企业在厦门更好更快发展所出台的具体政策(60条),同样充满了诚意。4月10日晚,厦门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国台办“31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社会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有了,政策也有了,但怎么通过人产互动、差异化吸引真正解决“人才焦虑症”,依然是厦门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毕竟年轻人已经开始对“房补共户口齐飞”的引才政策审美疲劳,不拿点诚意出来,恐怕很难赢得这场城市间的未来争夺战。(实习生王舒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厦门的地与人:一场资源配置的“突围仗”
每经记者 梁宏亮 特约记者 檀 越 每经编辑 任芷霓
据统计,月初的“五一”小长假,厦门纳客133.12万人次。根据厦门高速交警监测,光是假期前两天,进入厦门的自驾车及小型客车(含厦门牌照车)达到25.54万辆,同比增长26.94%,岛内的资源承载压力可见一斑。而在清明假期第一天,厦门出岛的“四桥一隧”车挤车,翔安隧道更是堵得水泄不通,从天黑堵到凌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即便是在假期之外,游客没有集中光顾厦门岛时,岛内的资源承载压力也十分突出。厦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孟永平称,由于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都集中在岛内,导致整个岛的进出越来越拥堵.“几个出岛通道,比如海沧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基本上是修一个堵一个。”
当前,厦门也正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其空间布局,解决资源配置难题,成为了厦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为厦门园博园的桥梁 图片来源:新华社
岛内:“高经济密度”下的产业迁移史
厦门岛内面积158平方公里,...
厦门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