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2017年报披露,净利暴涨320.66%,它是如何从一家灯丝制造老国企,成长新能源领域举足轻重的“玩家”?
厦钨新能源建功
3月29日,厦门钨业(600549)发布2017年年报,公司2017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1.88亿元,同比增长66.37%;有色冶炼加工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7.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320.66%,有色冶炼加工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73.26%,公司每股收益为0.57元。公司年报拟10转3派2元。尤其是新能源材料领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厦门钨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加速扩张,带动国内新能源材料产业大幅增长,量价齐升。在2016年净利润只有0.56亿元,2017年翻三番达到1.7亿元。
据厦门钨业2017年8月发布的半年报,仅2017年1—6月,公司正极材料就实现销量753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79%,厦钨新能源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5亿元。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同期国内企业生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8.4%。厦门钨业新能源材料的飞速发展,既是遇上新能源爆发的“风口”,更是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带来的成功。
灯丝世界的“隐形冠军”
这家成立创始于1958年的老牌国企,最早是厦门氧化铝厂。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钨产品制造。灯用钨丝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份额,也是典型的“隐形冠军”。2002年上市之后,公司在2003年就开始进入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在此期间,厦门钨业一直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完善布局,尤其在技术开发上,大手笔投入,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团队,并与三星、松下等大型国际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2015年之前国内唯一一家产品出口日本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
截止2015年末,厦门钨业拥有20家控股子公司、1家分公司,一个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稀土及能源新材料研究中心,设有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钨材料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是国家六大稀土集团之一。
2017年,厦钨新能源高端三元材料产业化进程大举提速,初创伊始就与闽东电力成立合资公司(厦钨新能源控股70%),新建2万吨的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线,成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材料供应商,此后又在三明基地新建1万吨项目,海沧基地1.35万吨项目建成投产。
闽商观察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时候,企业的增长也是要向高质量增长靠近。从厦门钨业的年报中,我们只能看出,这一家企业2017年业绩非常良好。但如果深入研究下去,可以发现,这个成绩是由原因的,不仅只是踏上了新能源的风口。关键在于,人才战略的独到性。
2017年7月,在福建省属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厦门钨业荣获“省属企业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个称号,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但这是因为在人才战略上的独到之处,才是厦门钨业迅猛增长的最佳说明。
在基层员工上,厦门钨业已经形成一套良好的培训、激励机制。厦门钨业会针对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订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毕业生强化培训、专职导师培养等。而且,早在2012年就成立厦钨学院。如果说厦钨学院解决了厦门钨业中低层员工的成长路径,那么引进高端人才,却是保证技术领先的重要手段,厦门钨业从瑞典、日本、英国、韩国等引进不少高端的创新性领军人才。或许是厦门钨业的扛鼎之作。
同时,厦门钨业“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用人政策,吸引了不少高端人才,协助厦门钨业开发新的项目。厦门钨业只要完成双方约定的产品开发项目,不管人在何处,厦门钨业都会兑现奖励的政策。根据厦门钨业《携带科研成果加盟厦钨公司奖励办法》规定,对携带科研成果加盟厦门钨业的科研技术人员,通过对项目的竞争力、生命力和创造效益等情况进行价值评估,给予最多50%的利润分享;对专利获准项目,厦门钨业视专利价值评估可能带来的效益,按照厦门钨业《专利申请及对专利作者奖励管理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2015年厦门钨业召开了第一届科技大会,表彰了一批研发与技术进步项目,并且拿出500万元资金重奖贡献突出的人员。在高中低三个段位,解决了人才问题之后,如何保持员工活力就成为关键。这时候,厦门钨业的激励机制来了。
2017年,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为记者介绍了厦门钨业的激励机制:厦门钨业按照学识、能力和贡献,建立核心技术人员聘任制。其中一级核心技术人员享受集团公司副总裁待遇;二级核心技术人员享受一级子公司副总经理待遇;三级核心技术人员享受中层管理人员待遇。通过企业技术人才的成长、企业产品的创新、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用机制选拔人才—以人才推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的创新机制。一些内部激励机制,与现在“高薪+股权”的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待遇相比,还是差距甚远。而厦钨新能源在股权激励方面,也已经有了行动。从2016年底开始,厦门钨业大力推动员工持股制度和战略投资者目标的资产重组,在厦门市海沧区设立专注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子公司,进一步激发了员工激情。
在《天下无贼》中,葛优那一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想那些大牌企业,无不重视员工培训,甚至建立企业学院,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比如海尔大学、平安大学、吉利大学、华为大学、携程大学、碧桂园营销学苑等,这些中国最顶级的企业,都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并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输送基地。为企业高速发展与扩张,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研究如何用好人才,是现代企业的必备课程。
本文由闽商杂志-闽商观察原创
文:林仙平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