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下广场的建筑立面改造后焕发新气息。
明发新城的立面改造成果。
蓝天碧海,春风拂面。穿过五缘湾大桥,驶入环岛干道,海天一色风景快速转换,一排排闽南味十足的建筑令人眼前一亮……这可不是新房子,而是通过立面改造重新亮相的钟宅老宅。墙面上的格栅装饰着闽南特色窗花,窗户的外墙配以闽南风红砖墙,改造后的楼房展现着别样的建筑韵味和历史纵深感。
因应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市民生活环境的需求,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建筑立面改造活动,尤其是对城市中心区及各大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在我市,立足于灾后恢复重建、推动城市环境与文明创建同步提升的街区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围绕“三线四片”等重要节点全面铺开,像钟宅老宅一样的老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
立面改造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建筑、街道刷新“颜值”。但是,立面改造绝不应该理解为表面的“粉饰作业”、“面子工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今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市长庄稼汉在深入工地一线调研时就指出,立面改造、环境整治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也让老百姓受益,要做好宣传,把好经验推广到更多村居。
从领导的阐述和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厦门是把立面改造作为追求城市精致化、品质化、人本化的一种微更新手段来推进和实施的。
围绕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厦门灾后重建提升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成为迈向城市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战。以街道立面改造提升为代表的一系列“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先行展开,必将对厦门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国际化水平起到有力有效的推动作用。
那么立面改造到底改什么,怎么改,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是成功的改造,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成功案例的解剖,形成示范,引领借鉴,促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形成合力,严格实施,严格把关,又快又好把好事办好、办实。
改什么?
“立面改造,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要去居家化和城镇化,让城市更像城市”。
依据导则,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指向——“拆”“改”“加”。
去乡镇化,让城市风貌更具城市品位
像全国不少地方一样,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厦门很多沿街建筑都是住宅,林立的碰窗、广告牌杂乱无章,外立面破损脱落、脏乱差现象不时可见,立面上摇摇欲坠的铁皮、木板更造成了安全隐患。
“立面改造,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要去居家化和城镇化,让城市更像城市”,一位建筑规划界人士说。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去年以来市建设局通过排查摸底、实地查勘,完成“一标准两导则”(即《厦门市街区立面整治及提升标准(试行)》、《厦门市街区立面整治导则(试行)》、《厦门市街区建筑立面提升设计导则(试行)》)的编制并发布试行,为街区立面整治设计提供了“指导手册”。
依据导则,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指向——“拆”“改”“加”。第一要务的“拆”即拆除违法搭盖、不符合设置规定的广告牌等,还建筑物立面和第五立面有序,让外立面一眼望去平整洁净。“改”则是在“拆”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进行更多美化、绿化,对不和谐的颜色、因素进行去除;对“第五立面”实施“平改坡”,或者进行绿化,让原本沉闷、未经利用的屋顶,焕发新活力;对蜘蛛网一般附在外立面的各类电线,进行统一规整、修饰,该落地缆化或进入共同缆线沟的,一律“入地”。
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景观面貌是城市的“形”,功能内涵是城市的“神”。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城市,才是有品位的城市,才是“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专家指出,立面改造就是要通过对沿街建筑的“形”的再造,提高“神”的档次,而这就需要做加法,而不是简单地改变墙体外观装饰材料,比如可以通过钢结构等技术附加新外立面,以达到既形成整洁的外观,又带来现代化立体通透的视觉效果。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子张说,在遵循原建筑本身“逻辑”的基础上,改造后的建筑立面应当凸显亮点、有设计感,形成品质的嬗变,实现“去低端化”、“去平庸化”。以黄厝溪头下为例,转型升级前这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海边小村子,建筑没有任何特色可言。自从第一家婚纱摄影机构看中了村边的海岸自然风光在此地扎根后,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结合商家的自发建设,通过整体设计,对旧屋的外立面进行精心改造,形成了特色风格的建筑群落,最终成就今天独具魅力的婚纱摄影胜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正在进行的立面改造,也有一些地方还缺乏精品意识,缺少设计感,只是简单的对建筑的外表进行涂装、粉饰,导致改后的建筑依然“相貌平平”,居家味、城镇味十足,与时代风貌和城市精神还有差距。
城市建设需要提质扩容,城市立面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环节,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既要让城市变得更美,更上档次,更具品位,又要通过改造力所能及解决灰尘污染、居住安全、噪音等现实问题,进一步优化市民生活环境,让城市更像城市。
怎么改?
建筑立面改造应因地制宜,需要对城市的历史、现实、自然、人文进行系统思考,明确城市特色所在,应当把融入周边环境作为重要考量因素,通过立面改造唤醒居民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增强家园归属感。
融合环境,让城市记忆更有城市韵味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作为推动城市更新的立面改造同样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致力于改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筑面貌。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马武定说,建筑立面改造应因地制宜,才能讲述独特的城市“语言”。在他看来,街道立面的整治应当作为塑造整体城市形象的一个部分,需要对城市的历史、现实、自然、人文进行系统思考,明确城市特色所在,应当把融入周边环境作为重要考量因素,通过立面改造唤醒居民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增强家园归属感。“比如中山路街区,其建筑风格都是南洋骑楼风,在立面整治时就应与之呼应靠拢,反之则会显得突兀,也会失去城市特有的建筑语言”。
王公宫是钟宅重要的传统宫庙,在钟氏族人心里有着很高的地位。王公宫的红砖墙、燕尾脊,以及精美的泥塑、彩瓷、鎏金垂梁,无不显示出钟宅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位于王公宫旁的沿街建筑在立面改造中,创新地引入现代闽南风设计理念,通过在建筑局部注入闽南元素,用浅色仿石漆涂料统一外立面色彩,空调采用闽南元素的格式统一遮蔽处理,外墙栏杆、遮挡隔断采用闽南元素透空花式,来实现建筑整体对闽南风格的呼应。完成改造后的建筑,洋溢着亲切的闽南风,与毗邻的王公宫相融合,形成了统一的建筑景观。
我们细察一些立面改造的经典案例,就会发现,经过改造的建筑无不留下了城市文脉、城市记忆的烙印。杭州的解放路近年完成了立面整治,由于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历史底蕴和岁月痕迹。
建筑被称作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实用的雕塑,永恒的诗,说的是建筑的韵律美与节奏美。成功的立面改造,应当能找回这种韵律美与节奏美。后现代建筑大师文丘里认为,建筑需要传递历史文脉、地域性及人文精神等多重内涵,而这种传递不仅通过内部空间来完成,一定程度上,表皮可以超过建筑空间成为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
“该拔高的要拔高,该降色的要降色,既要善于穿衣戴帽,也要懂得删繁就简”。天厦建筑设计(厦门)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文煌表示,立面改造除了因地制宜,还不能忽视通过色彩的运用、天际线的打造,来体现城市的韵律感、节奏感。特别是在对成排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时,更要将建筑群视为整体,努力保持建筑本身应表达的灵动风味。“简单粗暴的全部‘取齐’,随心所欲地选择外墙涂料颜色,不考虑环境协调和整体效果,都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在建筑外立面上“除旧立新”,通过比例、构图关系、色彩元素、穿衣戴帽等技术手段,修补“天际线”,展现城市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另一方面又要在深层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让建筑风格实现转变,为本地居民留住乡愁,形成“城市记忆”。而这也是让建筑在和谐融入周边环境的大前提下,丰富城市内涵的好办法。
显然,立面改造就是要因应这种追求,而非简单的“刷牙洗脸扑粉”。
为啥改?
立面改造不仅要顾“面子”,更要顾“里子”,“里子”指的就是居民的获得感。
立面改造的目的是让城市更有品位,让居住环境更优美。
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需要改造房屋的现状情况,进行规整、美化,让市民都自觉来支持立面改造
满足宜居,让城市更新更显城市品质
在去年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市委专题会议上,裴金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加强宣传引导,形成群众理解认同、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凝聚共同建设温馨家园的强大合力。
立面改造也是如此。要实现建筑风景焕然一新,不仅要顾“面子”,更要顾“里子”,“里子”指的就是居民的获得感。
在钟宅社区建筑立面改造中,我们就看到,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始终。
截至目前,钟宅社区已有13栋环岛干道沿街住宅楼完成了立面改造。通过加铺防水涂层,改造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房屋渗水问题。
此前,由于设计缺陷,这几栋建筑没有设置空调外机机位,这里的居民要么用不了空调,要么就得冒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安装空调。此次立面改造,统一设置了规范的空调外机机位,根治了居民的心病。
“过去我们不敢让孩子上天台玩,因为楼顶的挡墙太矮,也不牢靠,非常危险”,居民钟志忠说,立面改造加高加固了天台的女儿墙,居民可以安心地上天台休闲,远眺五缘湾美景,孩子也可以开心地玩耍了。改造工程还在房屋入口处重新设计安装了美观实用的遮雨棚,居民出入更方便了……
不仅如此,在钟宅靠环岛干道的村口,立面改造工程还正在打造一个“口袋公园”。只有百来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上,立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碉堡和参天的古榕,形成了精致而隽永的绿色休闲空间。而在湖里五通的泥金社,立面改造项目也把整合空间资源打造“口袋公园”作为重要的内容:要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宋江阵广场公园,平时作为居民休闲的公园,节假日则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演出的场所。
解剖钟宅的立面改造,用湖里区建设局局长郭晓平的话说,在方案设计时就应当要“接地气”,这个“地气”指的就是与当地居民共同协商讨论,想方设法解决长期困扰大家的噪音、粉尘、漏水、安全等问题,为人们挖掘休闲、交流、健身的空间。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恰恰是营造社区和谐的积极养分。
“立面改造的目的是让城市更有品位,让居住环境更优美,因此在整个立面改造规划中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需要改造房屋的现状情况,进行规整、美化,让市民都自觉来支持立面改造。”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立面改造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公众参与,要充分研究现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尊重居民的习俗,降低对日常活动的干扰,将改善公共大环境与居住小区环境相结合,强化城市街区空间概念,形成舒适、宜人的城市街区空间环境。
有序推进,有机更新。预计到今年6月份,我市将完成“三线四片”及其他重要区域、重要通道的街区立面综合整治提升。之后,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将这些示范核心区延伸至全岛,促进全市立面景观再上新台阶。可见,厦门以建筑外立面改造为抓手,正努力将整个城市规划建设推向更美好、更艺术、更具有观赏性、更实用的全新时代。
【名词】
“三线四片”
指的是机场-环岛路沿线、环岛干道沿线、鹭江道-湖滨南路-湖滨中路-湖滨北路-邮轮城沿线、会展中心片区、中山路-厦港片区、鼓浪屿片区、筼筜湖片区。根据统计,我市岛内街区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共划分为37个标段(市级),初步确定整治提升涉及的建筑约有3668栋。
据悉,“三线四片”主要是城市的门户街道、片区,这些首先经过改造的路段,未来将成为全市街区立面改造的样板。(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