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当获知“6月1日起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消息后,几乎所有的零售业界人士都表示支持。虽然离正式实施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日期还有半年时间,但昨日记者在走访各大超市、商场时发现,部分商家已提早“热身”,开始收取塑料袋使用费。
走进麦德龙,收银台前一行醒目的温馨提示特别惹人注意,提示表明:该超市里的塑料购物袋是有偿使用的。“我们对塑料袋进行收费的制度已经执行了很长时间了,从第一家麦德龙进驻中国开始,就一直坚持推行塑料袋收费制度。”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华南区总部公共关系经理符乙素告诉记者。
厦门家乐福也于不久前推出“向塑料购物袋说再见”活动,消费者花费4.9元,就能买到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绿色环保购物袋。
民兴生鲜超市总经理林杰告诉记者,“不提供免费购物塑料袋”对于中小超市来说,这也可以算是个好消息——四家民兴生鲜超市每个月花费在塑料袋上的开销就近10万元,作为塑料袋的“消费大户”,单只减少塑料袋这么一条开销,就为企业减负不少。
大部分商家管理人员表示,购物塑料袋有偿使用,短期内可能会有部分顾客感到不适应,这需要一个从质疑到接受的过程。
市民:举双手赞成
而消费者对“限塑令”普遍持支持态度:“早上就从厦门日报上看到了这条消息,对国家将要采取的这一措施,我个人举双手赞成。”一位提着两大塑料袋日用品走出诚达购物广场的中年人说。
不过也有市民对新规定实施后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担忧。家住镇海路的陈阿姨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菜篮子了,取消免费塑料购物袋,除了会给人们购物带来不便外,还有可能加大大伙的购物成本。
尽管市民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支持”、“赞成”的声音约占了八成。实际上,在此之前的一项民间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负责人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环保志愿者上月2日在各大商场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80%以上的人认为,塑料袋收费对减少塑料袋会起到作用。此外,在昨天厦门某知名论坛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支持者也占压倒性优势。
专家:最终是消费者受益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购物塑料袋有偿提供看似是让消费者为环保“埋单”,增加了购物成本,但其实最终受益人是消费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发布调查数据,中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一家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年消耗的塑料购物袋费要达到40万元。而以前谁为这几十万元买单呢?羊毛出在羊身上,埋单的当然是消费者本人。塑料购物袋价款本身就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了。”(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