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9月份,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在中国厦门举行。
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说,国内比厦门强大的城市还有很多,但从厦门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城市进步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看到中小规模城市实现“五大发展”的一个样本,这对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这也许能解释,金砖会晤为何会选择在厦门举办。
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创新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用“厦门模式”来感受鹭岛魅力。
中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 感受空中骑行魅力
云顶路空中自行车快速道
在厦门,有一条闻名的“空中自行车道”——云顶路空中自行车道,如同已有20年历史的环岛路一样,它不仅仅是厦门市民出行的日常,也是游客们钟爱的体验景点之一,更是厦门的一张名片。
这是世界上最长、国内首条空中自行车道。
在这里你会看到,公交车在上方brt专用车道行驶,自行车在下方车道穿梭,路面上车水马龙。
2017年1月底,云顶路空中自行车快速道正式投用。线路起点位于厦门brt洪文站,终点位于brt县后站,路线全长约7.6千米,悬挑于brt中段,单侧单向两车道,总宽2.8米;合并段为双向四车道,总宽4.8米。
空中自行车快速道共设置11处出入口,衔接沿线的brt站点、公交站和地面自行车站点,串起了湖里高新技术园区、软件园二期及五缘医疗3个园区、5个大型居住区和3个大型商业中心。
骑行车道路面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铬绿色为骑行区,给人清新而明快的视觉享受;交叉口的缓冲区是醒目的金橙色,提醒骑行者该减速了;休息区为钛蓝色,骑行者可以在这里休息、拍照。
骑行车道的骑行区地面为铬绿色
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快速道服务中心的魏剑隆说,自行车快速道专供自行车行驶,不走人、不通行机动车及电动车,采用封闭式管理,运营时间为每日6:30至22:30,通过应急调度中心对客流进行动态监控,通道上还配备了志愿者,全线共规划了7个平台,设置了355个公共自行车停放车位和253个社会自行车停车位,并配备了自行车调度升降梯。
魏剑隆说,截至8月2日,全线骑行客流量764200人次,平均每日客流量5000人次,最高客流量则出现在今年2月11日,达到13000人次。
据悉,云顶路是厦门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之一,要建设一座宜居城市,提升交通便捷度意义重大。在厦门不断完善的交通系统中,云顶路空中自行车快速道可谓独树一帜。
全国口岸通关新标杆: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厦门自贸区电子口岸运行监控中心
所谓“单一窗口”,是指企业只要和一个“窗口”打交道,即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结果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
这是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可使涉及国际贸易相关方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更为流畅和简化,从而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但要改变多个部门既成事实的口岸监管流程又谈何容易?厦门大刀阔斧地探索改革之路。
中国(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
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厦门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作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发挥平台的集成效应,努力打造全国口岸通关的新标杆。
2015年12月,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评定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平台成为海关总署全国口岸“互联网+自主报关”首个试点,被国家质检总局向全系统复制推广,国家口岸办称之为“厦门模式”,平台由关检、商务、发改、财税、港航等36个部门共同建设和运营。
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少华介绍,2015年4月21日正式运行以来,87项应用服务已上线运行65项,船舶进出口岸、跨境电商、一般货物报关报检等口岸核心业务均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
他举例,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则从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船舶滞港时间由原来的36小时缩短为最快2.5小时。
“单一窗口”的上线,还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军举例,全部取消口岸申报费用,实现进出口申报环节报关报检零费用,每票货物可节省申报费近25元,2016年厦门口岸相关减免费用近400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免除海关集装箱查验服务费,每箱减免约500元,每年为企业节省约1100万元;推行海关、国检“一站式”查验,每箱减少费用600元,每年为企业减少成本500多万元;取消船舶港务费,每年为企业减少成本2亿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除航商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伴航费,每年为企业减少成本500万元。
2017年,平台先后实现出口退税功能和自然人平台自主报关,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出口退税功能、全国首个自然人可以直接自主报关的“单一窗口”,已有1.7万多人注册个人邮件自主报关。
平台已覆盖厦门整个口岸,并复制推广到泉州、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与台湾地区关贸网路实现互联和数据交换,与新加坡“单一窗口”实现船舶信息互联互通。
厦门“魔鬼码头”走向海外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一角
对一座海港城市而言,年轻的厦门远海码头正逐步被外界所熟知,这个后起之秀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的行业纪录。
由厦门远海码头参与研发建设的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是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俗称“魔鬼码头”。
位于厦门自贸片区海沧保税港区内的厦门远海码头2008年筹建,2011年11月投产。
传统的集装箱码头在生产作业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天气因素、成本因素等影响,还面临吞吐量急剧增长的压力,厦门远海码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困境,2013年3月,厦门远海码头联手上海振华重工,在业内率先开启了“魔鬼码头”的研发和建设,建设工期三年,总投资约6.58亿元。
厦门远海自动化岸桥
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及反复验证,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于2016年3月建成并投入商用,岸线长447米,占地面积约16.66万平方米。今年5月,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21000标准箱级别的“东方香港”号,在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完成装船,创造了中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第一次承接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首航作业的纪录。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毅鹏坦言,与传统码头相比,目前效率差一点,但有信心会在今年超越,码头从试运行后,一直是零事故,去年最强台风“莫兰蒂”袭击的时候,也是零事故。
跟传统码头相比,远海码头的前期投入很高,研发占成本的80%,陈毅鹏却认为总要有人先吃“螃蟹”。
随着厦门港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入,远海全自动化码头技术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开花结果。“正在建设中的阿布扎比港口,正是使用了我们的技术。”陈毅鹏自豪地说。
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陈毅鹏希望金砖会晤过后带来很好的商机,带来码头吞吐量的成长,也借金砖会晤的东风,让自动化技术走向海外。